优质泥炭的感官判断和指标测定
发布者:金伍月 发布日期:2004-03-01 点击次数:746156
泥炭在目前园艺栽培中应用广泛,效果也比较理想。但不同产地的泥炭,由于造炭植物、产地环境以及分解度的不同,其理化性质有很大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栽培效果。下面简要介绍优质泥炭的感官判断和指标测定。
感官判断
泥炭的优劣与其类型、分解度直接相关。国内使用的泥炭主要分进口泥炭(如加拿大发发得泥炭、俄罗斯泥炭)和国产泥炭(广东泥炭、东北泥炭)两类。进口泥炭一般属藓类泥炭,国产泥炭为草炭。
纯度和一致 性优质泥炭透气性好,粗细均匀,质地疏松,富有弹性,不粘手,杂质少,粗灰分含量少,不含泥土。藓类泥炭生产地地势高,养分少,主要以藓类植物为主,因此混入植物较少,纯度高,同时由于环境偏酸,分解度较小,粗灰分含量少。草炭生产地地势低,养分含量高,生长的植物为高等维管束类植物,且种类多,形成过程中混入物也多,泥炭分解度较大,其纯度和一致性较差。此外,受开采方式的影响,对泥炭纤维的粗细和均匀度也有很大影响。生产上应该选择纤维粗度合适,均匀一致的泥炭。
颜色 泥炭的颜色有黄、棕黄、褐色、暗褐、黑色等,这与造炭植物和分解度直接相关。由于造炭植物不同,藓类泥炭颜色较浅,如发发得泥炭一般呈黄或黄褐色;草本泥炭多呈棕褐、褐、黑褐色,如国产的广东泥炭、东北泥炭。另外,随着泥炭分解度的增加,颜色将由浅变深;随着混入物的增加,泥炭颜色的一致性会变差。
泥炭的结构 泥炭结构主要呈海绵状、纤维状或小粒状,这与泥炭的类型、分解度、灰分含量等有关。藓类泥炭的结构多为疏松海绵状,草本泥炭多呈纤维状结构。随着泥炭分解度的增加,其植物残体随之变细变碎,如弱分解的草本泥炭为粗纤维状;中、强分解的草本泥炭呈细纤维状、碎纤维状或颗粒状;矿物质含量较高的泥炭呈土状结构,一般不用于栽培。
分解度 优质的栽培泥炭应具有较小的分解度,从而保持合适的容重和孔隙度,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性质也较稳定。一般可用泥炭加水后挤压的方法来确定,具体做法是将泥炭润湿后用手挤压,分解度小的泥炭由于含灰分少,挤出的水几乎透明,放开后会迅速膨胀复原,如加拿大产发发得泥炭。分解度大的泥炭含有较多灰分,挤出的水浑浊,甚至为黑色,分解的泥炭会从指缝间流出,手捏后呈泥状,不会膨胀复原。
灰分含量 灰分含量和泥炭的分解度直接相关,同时受造炭植物的影响。一般分解度小的泥炭,灰分含量较低,分解度相近的泥炭,随造炭植物的不同,灰分含量也会有差别。种植者一般可先判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泥炭,然后测定其分解度来确定灰分含量。
指标测定
不同类型和分解度的泥炭,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容重、总孔隙度、大小孔隙比、pH值、EC值等,分别介绍如何下。
容重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泥炭的重量,以克/厘米3表示,分为干容重和湿容重,干容重的大小和泥炭结构相关,湿容重还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容重直接影响泥炭的通透性,泥炭容重小,孔隙多,通透性也较好。泥炭干容重一般介于0.15至0.5之间,藓类泥炭约为0.17,草炭为0.41。
总孔隙度和大小孔隙比总孔隙度是泥炭中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的总和,用相当于介质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生产中适合的总孔隙度为50 %。大孔隙指介质中空气占据的空间,即通气孔隙,一般孔隙直径在0 .1毫米以上,灌溉后溶液不会吸持在孔隙中而随重力作用流出;小孔隙指介质中水分占据的空间,即持水孔隙,孔隙直径在0.001至0.1毫米之间,水分在这些孔隙中会由于毛细管作用而被吸持。栽培上,理想的大小孔隙比是1∶1,目前还没有哪种泥炭能达到这个标准,但优质的栽培泥炭应尽可能靠近这个指标。
pH值泥炭的pH值一般在3.0到6.5之间,和造炭植物的种类、产地环境有很大关系。pH值较低的泥炭,微生物不易滋生,可以直接用于介质栽培,如藓类泥炭。而草炭生长环境pH值一般在4.5至5.5,微生物易于滋生。由于大多数植物生长的适宜pH值在中性或微酸性,目前供应商提供的泥炭很多已经调好pH,因此测定前应该对此加以区别。
EC值 EC值反映介质中原来带有的可溶性盐分的多少,直接影响营养液的平衡和植物的生长。优质的栽培泥炭EC值应尽可能低,以便于在生产过程中的调配。EC值和造炭植物的类型、分解度有关,如同样分解度的泥炭,由苔藓植物经过矿化和腐殖化作用形成的藓类泥炭E C值较草炭低。一般随着分解度的增加,EC值提高。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