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吹得绿意浓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3-11-10 点击次数:719336
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提供生态学等科研和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以及市民观赏游憩的场所……建设城市森林的实践,成为改善上海生态的重要手段。日前,上海城市森林规划正式确定,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2%左右。
为在确保耕地和粮食数量双稳定前提下提升城市森林的质量,上海农林系统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之举:如引进各类新树种,保护和丰富本土树种;采用新的技术手段,防治日益复杂的病虫害;创造出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游结合等新颖的复合经营模式;引入新的生态型绿化技术———“近自然森林”建造法……
彩衣飘飘“新移民”
申城处处有绿意,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如今,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上海的“城市森林”更是赶起了时髦,引进彩色树种“新移民”,要为自己披上亮丽的七彩外衣。
鹅黄色的银杏,暗紫色的红叶李,金黄色的金叶小檗,还有黄栌、红枫……以往,这些彩色树种,只在园林里面偶尔用于植物造型,如今它们即将成片种植,装点申城的道路、绿地和公园等,成为人们眼中一道道新风景。
据介绍,上海市农林局建立上海森林植被种质资源基地,计划引入1500~2000种新树种,通过引种、驯化、示苗、推广等手段,丰富上海的种质资源;其中,彩色树种是引入重点,目前已引进彩色乔、灌木35种,包括费氏石楠、北美枫香、水紫树、美国紫树、红翅槭、北美红栎、紫叶加拿大紫荆、紫叶矮樱、红叶乌桕、北美红栌、日本红枫、茶条槭、挪威槭等。
一位姓张的技术人员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实践表明,经历了数十年不遇的高温考验,部分彩叶树种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比如美国红栌、红叶椿、费氏石楠,在试验田里表现出较好的适生性,土壤的适应能力强,长得比较快,色彩十分艳丽,是有希望在上海大片种植的彩叶树种。特别是美国红栌,色彩十分“炫”,红得明亮而俏丽,不同于红叶李那灰蒙蒙的暗紫色,它的叶子在春夏秋三季都呈红色,但会随季节交替发生细微变化,尤为奇特的是,夏天它还能开花,花色鲜红并呈絮状,远观如烟似雾,煞是漂亮。
据介绍,这些彩色树种,一般叶片或茎杆呈现黄色、红色、紫色、橙红色、混合色等,可分常彩类、秋彩类、春彩类和冬彩类等四大类。它们和绿色树木同样具有净化空气的功效,它们的叶子不管是红色、黄色,还是紫色,也同样能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有关专家还指出,上海树种的“新移民”并不仅指彩色树种,从绿化标准提升的趋势来看,抗水湿、耐盐碱、有利于植物群落配置、芳香、蜜源等几个方面的树种也十分紧缺。由于上海地区地势低洼,盐碱度较高,据统计本市近年已相继引进开发了黄山栾树、红花刺槐、黄连木、杞木、珊瑚朴、美国皂荚、海滨木槿、东方杉等耐盐碱树种20余种。此外,桂花等芳香树种,能使蜜蜂酿出“椴蜜”的椴树等蜜源树种,也是目前营造城市森林的“宠儿”。
生态绿化“新理念”
城市森林的建设,城区和郊区有不同的功能:在城区,要营造出精致的园林景观效果,而在郊区,则强调野趣和生态效应,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建设新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协调发展”。市农林局有关人士介绍,“近自然森林”将有可能成为上海林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
目前,上海已有两片“近自然森林”,分布在张江和上海科技馆附近。如上海科技馆旁的生态林,占地3000平方米,共有树木一万三千株左右,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林中昆虫四见、鸟声啁啾,附近居民还在其中嬉戏、散步,其实三年前刚种下时,才是些五六十厘米高的苗木,如今最高的植株已达4.5米以上。
据介绍,“近自然森林”的种植理念,是由日本著名生态学家宫胁昭教授提出的一种植被恢复的新理念: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应用“容器育苗”和“近自然”苗木种植技术,超常速、低造价地营造以地带性森林类型为主,具有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且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的森林。按照这一理论,只需花上四五年,就可以形成在自然条件下要100—200年才能演替成形的灌木林外貌。
市农林局高级工程师许东新介绍,“近自然森林”建设的理念与技术现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并在日本的600多个地点,东南亚、南美洲热带地区的300多个地点获得成功。此项技术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居住区绿化,厂区环境保护林建设外,还在被认为不可能的热带林的再生恢复方面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中国从1997年起首先在北京进行了尝试,被应用于长城周边的荒山绿化造林……
就上海市而言,这种生态型绿化技术除正在试验研究中的市区绿地建设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如垃圾堆弃地的植被恢复,大型工业区环境保护林的营造,以及海岸防护林、水源生态涵养林、农田林网的建设中。
复合经营“新模式”
近来,在松江、奉贤、嘉定等区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生态园区。在那里,人们先密植造林,再稀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