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苗木市场如何走出困境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6-04-08 点击次数:902140
根据上海市绿地规划目标,到2020年上海的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成为一个充盈着绿色的城市,开窗见绿将成为市民生活一景。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上海市近年来“大兴绿化”已取得有目共睹的佳绩。各种不同的树种充实于大块绿地、河滨、湿地、居民小区,城市面貌更加多姿多彩。
苗木市场的困扰
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困扰着上海市园林界。上海的绿化苗木需求是多层次的,对于大规格苗木需求量大。针对滨水环境,许多低洼地区需要大量耐水湿的乔灌木;临港新城等区域濒临东海,土壤盐碱性较重,地下水位较高,需要开发适宜的新品种。而对如此多变的需求,本市的绿化苗木市场明显跟不上形势。园林专家指出,上海的园林绿化苗木供求失衡,呈现“三多七少”状况:苗木总圃存量多,供大于求;常绿乔木多;不对路的苗多,某些树种甚至泛滥。另一方面,大规格、长寿、慢长的落叶苗少;优质苗少;耐盐碱、耐水湿的苗,尤其是大规格的苗少;灌木品种类型和数量少;宿根、球根、地根植物品种少;水生、沼生植物品种类型和数量少;常年叶色鲜艳的园林植物品种数量少。
从苗木市场角度来说,也存在一些不良现状。由于种苗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一些假冒伪劣苗木流入市场。一些苗圃体制落后,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滞后,盲目跟种,造成资源浪费。一些私营苗木生产者急功近利,到山区大量收购符合城市用苗规格的大树,不利于生态保护。
由于苗木技术管理粗放,大多数绿化苗木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新品种培育、繁殖、推广脱节,生产、供应滞后。管理方法落后,生产、经营、调整,出圃、包装、运输,都未形成规范的管理。
期待“看得见的手”
要整合园林苗木行业有效资源,平衡苗木生产布局,规范苗木市场,还需要一支“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来引导和总体调节。
如果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配置资源,进行政策扶持,引导和规范苗木生产和市场经营,苗木生产和供应将有序得多。专家建议,政府应前瞻性地根据需求指导市场发展方向,保持苗木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适宜度;促进苗圃提高技术水平,走产业化道路。
上海的城市森林建设要求苗木规格大、品种多,苗木需要一定的生长期,这就决定了苗木生产应该具有较大的提前量。苗木生产主要靠市场运作,这就需要园林绿化行业管理部门要主动开展市场引导,对城市森林规划方案和未来若干年内的苗木需求信息进行公布,通过研究各种苗木供求关系,适时促进种苗的余缺调剂,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外来品种的不断增加,开发、推广林木良种,需要技术部门及时进行引种栽培技术的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城市绿化规划,提前抓好新品种的布置、研发、采购等工作。应促进苗木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着重于新品种选育研究。筛选良种,丰富植物种类;对优良品种加快选育速度,缩短选育周期;苗木包装运输也迫切需要实用技术支撑,以保护苗木受损度降低;苗圃机械化管理是发展趋势,组培育苗、容器育苗、无土栽培、温室技术、精确灌溉等先进技术将促进苗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