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你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路

来源:科技日报              2020/6/8 9:27:49              点击:13131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的贺信内容犹在耳边。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美丽中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美丽源自健康,生态尤为如此。创新引领,因事为制,建设好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是新时代的必答题,而每个地区,每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是答题者。
  中华水塔,清水东流润大地
  在中华水塔青海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
  2016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成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国家公园全新体制的试点省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出并有效保护修复生态,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打破“九龙治水”,行使统一管辖、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水源环境、设置生态管护,呵护野生动物、加大科技监测,提升监测水平。近年来,三江源地区使57991亩矿区土地生态功能得以恢复,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的局面,进入了局部好转与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阶段。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与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阶段性综合评估也显示:三江源宏观生态格局总体继续好转。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介绍,2019年,青海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五大类15项,落实生态保护和发展补助资金4.89亿元,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亮丽北疆,大数据绘出一张生态健康图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蒙草生态创始人王召明关于“让大数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受到广泛关注。
  “借助‘生态大数据’,可以系统、全面、准确了解区域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数据信息,为它们建档立卡,借助高分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精准指导生态环境体系中哪里需要保护、哪里需要修复、哪里可以利用、怎样施策。”说到大数据助力生态修复,王召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技术团队,整理了全自治区1980年至今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草原轻、中、重度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等专题数据;收集植物标本6万份,收录近3万种林、灌、草信息,采集了100万份土壤样本,建立了功能较全的植物数据库及植物适宜性生长区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生态修复体系,累计修复各类土地面积近3000万亩。目前团队的数据产品已经覆盖到山、水、林、田、湖、草等多个生态类型的管理,让构建生命共同体做到有据可依。
  彩云之南,水土保持和农民致富两不误
  水土流失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大敌。闻名世界的云南元谋土林是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的典型地貌。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数据显示,元谋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504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74%。
  “根据区域的植被、土壤退化现状,我们本着先治理、后利用的理念,建立轻度、中度、强度三个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修复可持续发展模式。”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周树云向记者介绍,他们与国内多所著名大学合作,针对轻度退化生态系统,建立以特色经济林果、冬早蔬菜、“果—草—畜”循环农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模式,重点突出其经济效益;针对中度退化系统恢复与重建,推行土壤功能提升+农林牧复合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以生态效益为先;面对重度退化系统恢复与重建,推行自然禁封恢+侵蚀沟治理重建,重点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靠技术创新。周树云介绍,在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过程中,研究所与元谋县携手,充分发挥干热河谷的光热资源优势,在农业工程节水、栽培技术优化方面取得了成果,如隔坡水平沟、竹节沟汇水技术、植物篱固土保水技术、覆草覆沙保水技术、化学保水防蒸发技术等。2019年,云南省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15.72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记者 张景阳 赵汉斌 张蕴)